学院新闻
首页» 学院新闻

“‘双碳’战略目标下甲烷管控工程科技发展路径”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


7月25日,由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牵头的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双碳’战略目标下甲烷管控工程科技发展路径研究” 启动会在北京阳光和怡塔里木酒店召开,经济管理学院是项目子课题一“甲烷排放监测与核算技术体系”的依托单位。中国工程院胡文瑞院士、李根生院士、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张来斌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高瑞平,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校长金衍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微信图片_20250811194541_17.png


金衍校长代表主办单位对参会专家表示欢迎,他指出,甲烷管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抓手,也是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领域。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在能源低碳转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本次联合安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合作单位,构建“监测  -  减排  -  管控”全链条技术体系,为国家甲烷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250811194551_18.png

项目负责人张来斌院士介绍了项目立项背景及总体框架。他强调,我国甲烷排放来源广泛,亟需突破监测核算精度不足、减排技术经济性瓶颈等问题。项目将通过三个课题协同攻关:一是建立甲烷排放监测与核算技术体系,整合“天地空”多源数据,形成适配我国国情的核算方法;二是构建减排与资源化利用集成技术体系,针对煤炭、油气、农业等重点领域筛选成熟技术并编制推广清单;三是创新技术路径评估与综合管控机制,结合碳市场机制提出差异化政策建议。会上,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研究方案,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王建良教授详解了甲烷监测技术的现状与突破方向,提出将研发跨尺度监测设备与数据融合平台;安徽理工大学江丙友教授聚焦减排技术集成,计划形成覆盖能源、农业、废物处置场景的技术图谱;厦门大学张博教授则从经济与政策维度,阐述了如何通过边际成本分析优化减排路径。

微信图片_20250811194556_19.png

项目评审专家组组长胡文瑞院士担任,成员由赵文智院士、李根生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原副主任高瑞平、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校长金衍教授,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教授、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晓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范英教授,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特聘研究员、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原专职副主任吕建中等组成。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本项目课题设置合理、研究基础雄厚、方向明确和重点突出,并为项目的开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一是项目需强化技术针对性与系统性,覆盖多排放源及能源全领域,构建跨尺度监测体系,明确减排路径,聚焦经济与体制机制,形成技术手册与示范工程建议。二是项目应注重数据治理与技术预见,保障数据可靠全面,加强技术调研评估,预判发展趋势,探索产业化路径,平衡经济与减排。三是项目可提升战略高度与国际视野,衔接规划与全球治理,推动技术升级为新动能,分领域落地政策,强化人才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