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召开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
7月10日上午,经济管理学院在主楼B1118会议室成功举办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论证会。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朱义清主持,邀请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李宾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商学院院长宋晓玲教授担任评审专家。学院院长王建良院长、副院长马春爱、刘明明、院督导组专家、各学科和各专硕中心负责人参与了本次会议。
会议旨在全面审视和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各学科负责人基于对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及10余所对标高校的深度调研结果,系统诊断了现有培养方案的短板并提出了修订方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负责人李明教授指出,当前培养方案存在培养体系模块化设计不足的问题,未能依据研究方向有效整合跨学科、产教融合及综合素养培养,计划系统梳理课程与教学大纲,优化四个培养方向的必修课程,并构建模块化的选修课体系。会计学负责人马春爱聚焦实践环节,提出未来将区分“升学”与“就业”两大方向针对性设置实践活动。金融学齐明教授、企业管理禹春霞教授、产业经济学高立副教授在汇报中表示现有方案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亟待加强,需打破经济、管理、能源工程等学科壁垒。他们计划强化“数字化企业管理”、“低碳企业管理”、“数智供应链”、“可持续运营”等新趋势,并重点规划开设“能源企业管理创新”交叉方向,以应对时代发展需求。
专业硕士培养改革着重提升行业适配性。MBA专硕中心主任沈庆宁副教授、会计专硕中心副主任王俊副教授、金融专硕中心张媛媛副教授均表示,将充分利用校外导师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实践案例资源,开设基于企业真实业务决策的课程,以此有效弥补校内导师在企业实践环节的不足。
在听取各学科、专业汇报后,与会专家、领导围绕汇报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李宾教授和宋晓玲结合自身院校的管理经验和学科发展前沿,对学院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提出了中肯建议。他们强调,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学院应进一步强化能源与碳管理的特色与优势;同时,在专业硕士培养中,加强案例教学、深化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导师作用至关重要。
未来,学院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本次论证会上提出的各项宝贵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修订稿,确保此次修订工作高质量完成,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层次经管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