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香山科学会议第276次学术讨论会讨论我校岳湘安教授申请的议题

425日至27日,香山科学会议第276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召开,主题为“温室气体地下封存及其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中的资源化利用”。本次会议是应我校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主任岳湘安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环境系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荣树研究员申请,经专家评议、组委会讨论和香山科学会议理事会审定通过后召开的,会议执行主席为孙枢院士、沈平平教授、岳湘安教授、曾荣树研究员。我校共有10名专家应邀参加会议

香山科学会议是由科技部(前国家科委)发起,在国家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共同支持下于1993年正式创办。香山科学会议是我国科技界以探索科学前沿、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标的高层次、跨学科、小规模的常设性学术会议。其宗旨是创造宽松学术交流环境,弘扬学术自由讨论精神,面向科学前沿,面向科学未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推进整体性综合研究,启迪创新思维,促进知识创新。香山会议实行执行主席负责制。会议以评述报告、专题发言和深入讨论为基本方式,探讨科学前沿与未来。

在香山科学第276次学术讨论会上,孙枢院士和沈平平教授分别以“CO2地下封存的地质学问题及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意义”和“温室气体在石油开采中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问题”为题作了主题总评述报告;李克文、岳湘安、曾荣树和周理分别以 CO2采油过程中的基础科学问题”、我国CO2提高石油采收率面临的技术挑战”、温室气体地下存储的潜力与运移的动态监测”、“CO2收集与储运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题作了会议中心议题评述报告;13位专家分别围绕会议的4个中心议题作了专题发言。以主题报告、中心议题报告和专题发言为引导,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学科的40余名与会专家,在轻松愉快、平等自由的氛围中讨论共同关心的温室气体埋存及其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中资源化利用利用问题。在三天的研讨中,多学科相互交融、相互启发,不同的学术思想自由碰撞,产生了许多创新性的思想火花。与会专家站在科学的综合性、技术的前瞻性和为全人类长期和谐发展负责任的战略高度,冷静地、理智地、客观地梳理“CO2地质封存及其在提高采收率中的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思路,凝练出科学问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由于全球对石化燃料的依赖,工业和人类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量日益增加,由此而导致的空气污染和温室效应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近20多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等相关问题,已从学术论文主题进入各国首脑峰会的议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截至2004年底,全世界已有14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