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新闻

2005—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全面丰收的一年

2005年1月18日,时值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诞辰3周年的喜庆日子,中心全体员工在中心会议室隆重召开2005年工作总结大会。会议由中心副主任徐怀民教授主持,中心主任岳湘安教授作了“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的发展与未来展望”的工作报告。

    岳湘安教授在报告中对采收率中心2005年的工作及所取得的成绩从科研、学术论文、教学、研究生培养和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到2005年底,作为采收率中心快速发展的标志,形成了一支具有拼搏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的队伍,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科研实验基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高采收率技术,逐渐确立了科研的主攻方向,超额完成了“十五”科研规划目标,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绩。

科研方面,侯加根教授作为主要贡献者的“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藏深部封窜调剖技术”新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在油田现场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LPS深部调驱技术在油田继续推广的同时已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一种交联聚合物溶液(LPS)深部调剖剂的制备方法,调整油藏深部吸水剖面的方法);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上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1项,973项目课题2项;采收率中心2005年新签合同立项的科研项目27项,新立项的科研与技术开发经费合同额共计971.7万元,到位经费为706.97万元,比2004年度增加51%,纵向重大课题经费127.6万元,占总经费的18%,年内人均科研经费合同额达到60.7万元/人,年内人均到位经费达到49.4万元/人。

学术论文方面,2005年中心共发表学术论文82篇,比04年增加75%,其中国内统计源期刊72篇,国际会议发表5篇,全国学术会议发表2篇;三大检索收录总计35篇,比04年增加了400%,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32篇;人均发表论文5.13篇,人均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19篇。

教学方面,2005年度采收率中心总计承担三个学科的16门课程,共计授课579学时。

研究生培养方面,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现有在读博士研究生41人、硕士研究生93人、博士后2人,总计136人。

国际合作方面,2005年11月,“中心”参予了中国与欧盟的合作项目——通过收集、储存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燃煤技术合作谈判。根据此项目研究框架我校将与中石油合作承担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与美国Geo-Tech Solutions Co. Ltd公司合作,获赠TrapTester软件一套,值30万美元,并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方面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

在校领导以及相关学院、学科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中心”全体教师同舟共济、奋力拼搏、扎实工作、稳健发展,走过了创业的艰难,开创了中心发展的新局面。回顾走过的历程,展望未来,“中心”全体教师纷纷表示,有勇气挑战困难,有信心抓住机遇,将中心建设为具有一流的科研实力、一流的研究成果、一流的学术声望、一流的经济实力的科研实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