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挑战杯”竞赛培训交流专题报告会
发布时间:2005-03-14 | | 浏览量:
3月11日下午,由校团委主办的“挑战杯”竞赛培训交流专题报告会在第四会议室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吴小林出席会议,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和科研处的负责人、各院(系)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以及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参加了会议。
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委书记程基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团委副书记迟强分别作了专题报告。程基伟博士在题为“做好课外科技活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报告中,从“冯如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1991-2004)、其它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课外科技活动的成果、做法和体会、不足与思考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情况,并结合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指出,做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工作,“领导重视是前提,组织到位是保证,环境和氛围是基础,坚持不懈、狠抓落实是关键,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根本。”迟强副书记则以“‘挑战杯’竞赛:模式、特征与心得”为题,讲述了全国“挑战杯”竞赛的构成、其下游选拔机制、人民大学近四年来的取得的突破及原因、从人民大学参赛作品看“挑战杯”竞赛的特征、人民大学对于“挑战杯”的奖励计划、四年来的心得分享等6个方面的内容,并针对“挑战杯”竞赛中人文社科类学术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建议。
会后,参加会议的领导、老师们纷纷表示,会议的召开拓宽了我们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视野和思路,今后将更加关注和支持我校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本次会议的召开,为我们展示了做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成功经验、重要意义和良好前景,为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均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又是第三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承办学校,均具有丰富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经验。(图为程基伟博士在做报告)
附: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是目前全国最大规模、最高等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类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科技“奥林匹克”,“挑战杯”杯名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竞赛的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挑战杯”自l989年以来已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功地举办了八届。第九届将于今年在复旦大学举行。十几年来,“挑战杯”竞赛吸引了一届届大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推动了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挑战杯”已经成为国内各个大学展示科研、教学能力和学生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成为社会选拔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的重要平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