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强国行】中石大“铁人精神训练营”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5-09-30 | 来源:石油工程学院 | 作者:李文豪 全震 | 浏览量:
6月至9月,中石大第七期“铁人精神训练营”以“青春在能源报国中挺膺担当”为主题,组建80支营小组600余人奔赴祖国各地,在红色研学、油田实践、乡村调研中构建“精神传承—实践赋能—价值升华”的育人闭环,让铁人精神在“行走的大思政课”中焕发时代光芒。训练营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等团中央、教育部专项31项。
精神传承:在红色足迹与铁人印记中锚定初心
重走抗战胜利路,串联跨区域红色课堂。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训练营以“抗战精神与铁人精神同源传承”为核心,打造三大红色实践路线。一是立足华北,训练营赴北京昌平档案馆,参观“望烽烟”展区,感悟南口战役历史,并与档案馆共建思政教育基地,让革命红色底蕴成为育人的鲜活教材;“铁人先锋”营小组赴山西长治,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旧址重走“百团大战”战斗路线,录制“我讲抗战故事”视频,创新红色讲解。二是奔赴东北,“油韵绿脉,青力同行”营小组走进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在“人拉肩扛运钻机”场景复原中重温工业抗战史;探访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松基三井”展区,从油田“大会战”历程中体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调研龙凤湿地生态修复成果,见证“红色精神+绿色发展”的转型实践。三是远赴西南,青“石”助湘行营小组赴湖南常德,走访赵家桥常德会战纪念馆、大西门碉堡群,在战争遗迹中聆听军民保家卫国史诗;走进丁玲纪念馆、黄爱烈士陈列室,录制精品党课视频,并设计“红色印记・古城新貌”文旅路线,让抗战精神融入地方发展。
践行回信精神,砥砺能源报国志向。“智油先锋”博士团在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5周年之际走进新疆,采访新疆油田、西部钻探技术专家及留疆校友,将“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芜的人生”的精神转化为实践动力——在塔里木沙漠进行30天超深井技术测试。“油Young青年”志愿服务队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中亚留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团队成员科摩罗留学生哈森参与天津中海油服技术交流会,为渤中25-1南油田开发提供国际视角;在河北保定中国海油COSL希望小学的“国际能源科普”课堂上,志愿者双语讲解石油开采与“双碳”目标,让孩子了解中国能源发展的国际贡献。“油”志“石”干家营小组前往长庆油田采油三厂李-53“功勋井”、盐-188油井等6处一线井区、处理厂,实地学习油田一线生产建设成果;采访“全国劳动模范”顾燕、“金牌技术能手”杨志诚等5位油田先进代表,形成“油脉相传”系列访谈材料。
实践赋能:以专业所长破解行业与基层难题
聚焦行业转型,攻克技术瓶颈。各营小组聚焦油气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将科研与一线需求深度对接。“智油先锋”营小组在新疆油田远程技术决策中心、西部钻探方案规划研究中心,参与数字化建井与钻井实时优化研讨;在长城钻探技术交流会中,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根生探讨“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的落地应用,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钻完井方案提供改进建议。“油Young青年”博士团在天津中海油服三维可视化中心,借VR技术沉浸式体验油田勘探全流程,针对渤中25-1南油田砂体强非均质性难题,设计剩余油表征与加密策略。“油韵绿脉”营小组探访大庆国家级页岩油重点实验室,观察纳米级CT扫描技术在岩芯孔隙分析中的应用,了解18项国际专利背后的技术突破。“油”志“石”干家博士团联合本科22级创新班,开展揭榜挂帅专业实践活动,通过在生产现场动手、让实践知识入心、为现场难题出力,形成实践操作、研讨交流、解难答疑的递进式专业实践方法,并通过开展井场专题报告会、学习小组研讨会,撰写油田实践课题报告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际结合,学习与实践并重。
助力绿色发展,探索协同路径。“油韵绿脉”营小组调研大庆华理生物技术公司,了解微生物技术将原油转化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工艺,该技术可提升原油采收率并减少化学药剂使用;关注新型环保压裂液添加剂,其能降低水资源消耗,为“绿色油田”建设提供参考。“油Young青年”博士团探讨CCUS技术,为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建言献策。“油”志“石”干家营小组在宁夏闽宁镇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学习“棚顶发电、棚内种植”模式,该模式实现“清洁能源+农业生产”双收益。青“石”助湘行营小组在常德港中坪村开展“双碳”科普,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减少化肥使用。“石”志不渝志愿服务队在昌平胡同推广垃圾分类,让绿色理念融入社区治理。
价值升华: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中彰显担当
产业造血,激活乡村经济。青“石”助湘行营小组在常德港中坪村学习农耕技艺,开展直播助农活动促进农产品销售;调研源宏食品米粉厂,设计《“粉”香致远》非遗海报,总结“稻—粉—牛—田”循环经济模式,撰写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油”志“石”干家营小组协助闽宁镇原隆村设计乡村文旅路线,走访禾美电商车间,了解“巧媳妇”直播团队带动80余位妇女就业的生动故事。
文化传承,留住乡村根脉。青“石”助湘行营小组与常德丝弦传承人开展“破圈与守正”访谈,对比祁东、汉寿木雕技艺谱系。“铁人先锋”营小组在长治余吾镇策划“道情演绎百团大战”文化展演,线上线下惠及1500余人,推动红色基因与非遗活态传承。
社区服务创新,提升治理效能。“石”志不渝志愿服务队在昌平怡园社区搭建“家—校—社—医四级联动蔚蓝心网”,破除心理健康服务壁垒;走访24个历史胡同,撰写《昌平古胡同更新改造对策建议》呈报区政府;制作文旅振兴视频与胡同打卡路线,助力“文旅+治理”融合。
公益支教献爱心,五育并举践担当。“铁人先锋”营小组连续三年支教屯留四中,设计100余节“铁人精神宣讲”“非遗绘画”课程,制作24期“筑梦校园”推送,助力学校升学率提升。“油Young青年”志愿服务队在保定中国海油COSL希望小学,开设红色教育、能源科普等7大板块28节课程,并入户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学生“绿色成长档案”。
依托“铁人精神训练营”,中石大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从油田井场的技术攻坚到乡村课堂的知识传递,他们以“悟精神、破难题、献力量”的实际行动,将铁人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奋斗篇章。未来,训练营将继续引导青年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挺膺担当,进一步传承弘扬铁人精神,让青年学子在更广阔的实践舞台上锤炼本领、践行使命,为能源强国建设不断注入鲜活的青春动能。
(编辑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