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铁人精神训练营“油”志“石”干家实践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足迹,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连续第四年开展走访调研、实地参观、公益支教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为跨越时空的山海情缘贡献青春力量。
金沙滩上焕新颜,共绘乡村振兴“美画卷”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镇,看望慰问移民群众,并作出“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的重要指示。实践团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闽宁镇原隆村,前往原隆村村委会、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等地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调研,共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的情形和重要指示精神,感受原隆村的“金沙滩”之变。在与原隆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晓燕的座谈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通过对外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内大力发展光伏农业,内外双轮驱动下全村人人可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6500元,较搬迁前增长33倍。如今,“黄河水甜,共产党亲,总书记好”已成为全体村民的心声和共识。


在昌盛光伏生态科技园经理庞红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光伏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的生产大棚。棚顶光伏发电,棚内特色种植、养殖,原隆村蹚出了一条光伏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一起采摘菌菇、一起浇水,让小菌菇发挥大作用,鼓起村民的钱袋子。据了解,原隆村正在开发乡村文化旅游路线。实践团根据访谈记录、调研内容,整合原隆村特色文旅资源,设计原隆村乡村文旅路线图1幅,撰写原隆村乡村振兴调研报告1部,助力乡村文旅发展。



山海情深谋发展,探寻闽宁协作“新路子”
武夷山与贺兰山“山山相连”,闽江水与黄河水“水水相融”。为探寻“福建企业+宁夏资源”闽宁协作的“新路子”,在永宁县团委副书记纳世豪的带领下,实践团先后走访宁夏捷能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禾美电商车间等4家企业,学习“闽宁经验”助力产业振兴的好方法,体悟“闽宁模式”为当地人民生活带来的大变迁。实践团连续4年组织开展“闽宁新篇”人物专访,扎根乡间田野、生产一线,采访民营企业家、车间员工等20余次,形成专访视频8部,“山海情深”访谈合集3部,全面呈现闽宁协作打造的乡村振兴新面貌。



在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有这样一支“巧媳妇”电商直播团队,她们的生活因电商直播蜕变。海燕作为“巧媳妇”电商直播团队的一员,带领实践团走进“巧媳妇”电商直播间,讲述“三只燕子”飞到“金沙滩”的动人故事。坐在直播间里,海燕幸福地回忆起电商直播带给她的“第一张银行卡”“第一次出远门”等诸多变化,实现了从山区田野到台前幕后的华丽蜕变。实践团了解到,80多位妇女在车间获得就业岗位,月收入可达2400至3500元,真正做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


童心筑梦向未来,接续支教帮扶“青力量”
实践团携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闽宁青行”社会实践队、厦门大学研支团,面向闽宁镇福宁社区小学生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支教过程中,实践团结合社区“四点半课堂”实际需求,贯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能源科普入课堂”“小小生态梦”“暑期安全你来讲”等特色教育活动,带领孩子们制作太阳能小车、书写家国情怀,填涂5米长“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画卷,在寓教于乐中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童心向党的理想信念。实践团已连续四年走进福宁社区,累计为社区暑期夏令营学生开展60余个主题、240余学时的暑期支教活动,覆盖人数超200人,收到社区感谢信3封。




据悉,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油”志“石”干家实践团已连续四年走进宁夏闽宁镇开展社会实践。四年间,实践团调研闽宁镇产业发展,推动闽宁文化传播,助力社区教育事业发展,争做闽宁振兴之路的观察者、传播者、践行者。实践团共建实践基地1个,录制实践视频30部,撰写调研报告8篇,入选团中央“七彩假期”等国家级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专项26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10余项。未来,实践团将不断激发中石大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引导更多青年学子奔赴闽宁热土,以青春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