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2025年7月,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铁人精神训练营“油韵绿脉,青力同行”营小组赴大庆开展实践调研。实践团通过走访城市规划展示区、产业生产一线、精神教育基地、生态保护区及前沿科研机构,系统考察大庆这座资源型城市在产业升级、精神传承、生态治理与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现代化探索,切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在祖国北疆的生动实践。

一、 观规划谋变:探产业转型与城市升级之路
实践团首站来到了大庆城市规划展览馆,通过沉浸式展示系统了解大庆从“因油而兴”到多元发展的转型路径。在“百年油田·生态宜居”展区,重点调研“产城融合”实践,探讨如何从单一石油经济转向“一主三辅”(油气为主,石化、新能源、现代农业为辅)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区向生态示范区升级。实践团成员们认识到科学规划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作用,多元产业布局为就业与生态协调提供了新路径,彰显了现代化发展理念。

(实践团成员参观大庆城市规划展览馆)
二、 察基层实情:悟安全民生与发展需求之本
实践团深入大庆油田工程公司车间,全程参与基层早班会,车间主任杨凯峰为成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安全生产课。在实地调研中,成员们近距离观察石油化工生产流程,亲眼目睹工人们进行焊接作业时的艰辛场景。此次调研深化了对劳动者安全健康、工作环境改善和民生需求保障的认识,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了安全保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参与班前会及参观生产车间)
三、承精神火炬:汲铁人精神与奋进力量之魂
实践团与在庆实习团队参观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纪念馆中,《石油魂》浮雕、铁人旧棉袄、铝盔等实物及“人拉肩扛运钻机”场景,生动展现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精神。陈列馆内,“松基三井”复原场景和油田从“大会战”到“数字油田”“绿色油田”的跨越发展历程,特别是实时产量与减排数据动态屏,让成员深刻感受到石油工业的辉煌成就与转型决心。

(实践团成员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和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甘为革命挑重担,我们是无产阶级硬骨头!”实践团专程探访承载铁人精神血脉的1205钻井队。队史馆的荣誉墙上,从王进喜创下的首个世界纪录到新时代页岩油开采的突破,无声诉说着铁人精神的传承与担当。实践团成员在1205钻井队队长段永坚的带领下,共同唱响队歌《踏着铁人脚步走》,在钻机下庄严宣誓。这堂沉浸式精神洗礼课,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领悟到,以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科学求实为核心“铁人精神”,是驱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实践团成员前往1205钻井队现场学习感悟铁人精神)
四、 访生态科技:寻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之道
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践团走进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数字化展厅,动态沙盘清晰展示了湿地从曾受油污困扰到如今百鸟翔集的生态修复奇迹。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湿地生态功能与油田开发生态红线之间的平衡关系,深刻体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理念在大庆的落地生根。

(实践团前往龙凤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研)
在大庆博物馆,通过猛犸象化石、鱼类标本、地层剖面及沉积岩样本,实践团成员系统考察了古大湖生态系统及石油资源历经亿万年地质演变形成的过程。此行强化了实践团成员的认知:能源开发利用必须建立在深刻理解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这为未来投身能源行业确立了至关重要的科学准则。


(实践团成员前往大庆博物馆追溯石油起源)
五、 探科技前沿:筑创新驱动与和平发展之基
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和平发展,实践团探访国家级页岩油重点实验室。观察页岩岩芯纳米级孔隙结构及全息投影演示的“体积压裂”技术,让实践团成员直观认识了页岩油开采的技术突破。特别是纳米级CT扫描技术及其形成的18项国际专利,使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到“科技自立自强”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和平发展的核心战略意义。

(图中魏建光副院长为实践团成员进行专业讲解)
在华理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微生物技术可将原油转化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实验数据显示该技术能显著提升原油采收率并大幅降低化学药剂使用量;新型环保压裂液添加剂则有效减少了水资源消耗和处理成本。这些创新成果生动诠释了现代能源开发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地下取油”与“地上护绿”的双重责任,是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现代化道路的有力证明。

(实践团成员参观实验室设备与生产车间)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铁人精神训练营“油韵绿脉,青力同行”实践团深入大庆调研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及科技创新的发展之路,深刻领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与铁人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作为石油学子,实践团成员深感“能源报国”使命重大,既要传承“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赤诚,更要掌握绿色高效开发技术,并立志以专业践行担当,做兼具理想信念与过硬本领的新时代能源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