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流变与角区流动效应在地下能源开发领域的理论技术研究

时 间:7 月 14 日(周一) 15:30
地 点:第四教学楼101教室
邀请人:宋先知 教授,石油工程学院院长、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执行院长
主持人:王海柱 教授,丁柏昕 教授
教授简介
Hossein Hejazi(霍塞因·赫贾齐):卡尔加里大学化学与石油工程系教授,拥有机械工程专业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2011年获得化学与石油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在2013年加入卡尔加里大学之前,Hossein Hejazi教授曾在工业界工作,为天然裂缝稠油热采开发做出了贡献。
在卡尔加里大学,Hossein Hejazi教授了广泛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油藏工程、多孔介质流动、二次和三次采油、石油生产工程以及热传递等。
Hossein Hejazi教授领导着界面流动与多孔介质实验室,该实验室专注于孔隙尺度的实时可视化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扩展到大规模物理模型和油田规模的应用。他的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设施,用于制造储层岩石模拟微流体平台、高温高压微观模型、专用岩心驱替系统、大型物理模型,以及对流体-流体-固体界面进行高级表征。他的研究致力于解决常规和非常规重油及致密/页岩油藏强化采油、二氧化碳利用与封存、地下储氢、地热能提取、岩-流体相互作用可视化以及多孔介质中复杂流体动力学等关键挑战。
Hossein Hejazi教授的工作架起了基础科学与应用工程之间的桥梁,为地下能源开采与存储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报告简介
本次报告探讨了界面现象在提高重油采收率中的作用,结合了可视化观察与界面流变学分析。高温高压微观模型实验表明,高温乳化剂(HEA)通过角落流动促进原位油包水乳状液的形成,防止残余油膜形成,并提高热采过程中的驱油效率。互补的界面流变学测量则强调了油-水和油-固体界面处的剪切和拉伸应力如何影响关键的孔隙尺度机制,如液滴断裂(snap-off)、油膜脱离和前沿稳定性。这些发现共同为界面驱动的流动过程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为设计更有效的热采和水基采收策略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