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中石大教师在“国图讲坛”开展“揭秘电力银行,新型储能与氢能技术”科普讲座

近日,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专题活动“国图讲坛”在国家图书馆总馆综合楼五层演播室举行。中石大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国家级青年人才徐泉教授应邀作题为“揭秘电力银行,新型储能与氢能技术”的科普报告,吸引一百余名读者现场聆听。报告从“能源发展、储能革新、氢能未来、电力银行、展望明天”五大板块层层递进,带领听众穿梭于化学键与电网之间,触摸碳中和时代的能源脉搏。

徐泉以“走进新能源”开篇,用详实数据阐释“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迫切性,系统梳理太阳能、风能、地热、海洋能等新能源“家谱”,让观众感受绿色能源的广阔图景。第二部分聚焦“储能技术”,徐泉把储能比作一个大型充电宝,介绍了长时储能的发展,对比了固态锂电、钠电、液流电池等储能路线。第三部分,徐泉以“氢能技术:未来的超级燃料”破题,从元素周期表第一个元素“氢”说起,对比灰、蓝、绿三色氢的碳足迹,重点解析PEM、ALK、AEM、SOEC四种技术路线,为听众勾勒出可预见的零碳氢图。第四部分“揭秘电力银行”,他把电网比作“能量央行”,用峰谷电价、源网荷储一体化沙盘演示“电如何像钱一样存取” 。 第五部分,他展望“AI+储能”的未来,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AI实时撮合交易,一度绿电可完成碳资产结算;若把固态电池带上火星,白天储太阳能、夜间供基地,人类移民红色星球的能源账户也能实现“零碳余额”。

报告结束后,听众们围绕储能安全、氢能经济性与政策机制等话题提问。此次讲座不仅把实验室里的“高精尖”转化为大众听得懂、记得住、愿意传的科普语言,也彰显了高校科研工作者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


(编辑  李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