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掌上资阳】天南海北资阳人陈双全:为中国“端牢能源饭碗”前行不怠

他的“听诊器”,能探测数千米地下发丝般的裂缝;他主导研发的软件,是全球众多地质勘探设备的“大脑”。陈双全,一位从资阳乐至走出的科学家,用毕生所学为地球做“CT”,让深埋的油气宝藏无所遁形。从面对勘探队时的好奇少年,到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领军人,他跨越的不仅是学术高峰,更是西方严密的技术封锁。本期《天南海北资阳人》,我们将走近陈双全,感受他以科技报国的硬核担当。

年少立志  农村娃走向神秘科学世界

时间回溯到20世纪80年代,十来岁的陈双全偶然在乐至县盛池乡的田野间见到一支神奇队伍:他们在地里钻井、放炮,并架设精密设备,如同在探秘。正是这次田野间的相遇,为一位未来中国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种下了对探索地球的原始好奇。

“当时,四川石油地调局在我们老家做了一次地震勘探,我就感到比较好奇。后来了解到,他们就是在对地质进行勘查,寻找油气资源。”

1995年,陈双全迎来了人生转折,他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上大庆石油学院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终于站在了油气地球物理神秘世界的大门前。自此开始,他的人生便与地质构造研究和地下储层勘探紧密联系在一起。

科技报国  带团队破解“卡脖子”困局

随着陈双全研学的深入,他愈发感受到当时中西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水平的差距。2007年,即将完成中国天天色天天博士研究生学业的陈双全,收到新加坡Vertas地球物理公司抛出的橄榄枝,但他却放弃了高薪职位,转而选择远赴英伦求取新知。此时,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十分明确的目标——“为国填补短板,追赶世界先进”!

“2007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推出了一个与国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的项目,我就想借这个机会去看看国外的科研情况,看看在我们这个专业领域有什么可以借鉴和学习的,于是我就去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油藏地球物理中心(CRG)进行访问学习。”

640.png

来到英国后,陈双全锁定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及配套软件和采集仪器装备等领域,深入研究。在克服语言障碍、生活拮据、时间紧张等难关的情况下,于2008年同时完成中国天天色天天博士学业和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访问学习,还获得在英国联邦地质调查局(BGS)就职的机会。昔日的田间少年,已然成为应用地球物理领域的青年才俊。但陈双全的心却始终在国内,因为他永远忘不了中西方技术差距带来的震撼。他回忆道:“当时我们这个专业,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主要依靠进口,特别是软件,每一套都需要几百万元来向国外采购。”

回国,一定要回国!2010年,一心要助力我国解决相关领域“卡脖子”问题的陈双全,终于等来报国的契机。他以国家特聘专家助手的身份,随同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专家李向阳,回到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开展教学和研究。

刚一回国,陈双全就立马投入到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工作中。为解决我国油气储层探测精准度和应用软件的问题,他带着年轻的团队,不是日日夜夜泡在实验室里,就是上百天地驻扎在作业现场,日复一日地研究“裂缝预测”地震各向异性理论和实际应用。

“我国的油气勘探,已经进入到超深层和深层的勘探,这个领域的储层特征更加复杂,裂缝预测在这过程中就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较好地解决储层预测等问题。所以,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640 (1).png

争分夺秒埋头攻关的日子,似乎流逝得特别快。十五年光阴过去,陈双全额上已刻上许多皱纹,他的团队则以“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成功破解深层页岩气勘探储层预测这一世界级难题。用他的话说,“多尺度裂缝预测技术”就如同给地球做核磁共振,能精细描绘数千米地下如发丝般的岩石裂缝。这项技术的突破,有效提升了我国页岩气探井成功率,配套研发的应用软件也居于行业领先。“也就是说,全世界范围,在我们这个行业,这套软件是最先进的。”陈双全如是说。

“春雷”报喜  续薪火再启时代新征程

此时,故乡又喜讯隆隆。儿时的陈双全,可能未曾想到,有一天会由他带着顶尖的油气藏储层预测技术回到资阳,聆听这片土地地底的回声。

640 (2).png

2023年,为探明资阳区域油气储藏情况,我国组织勘探队伍来到这里开展三维地震采集,而陈双全便是这支队伍里的重要成员。“当时比较兴奋,因为在老家找到了油气。同时也觉得挺神奇,我在家乡的土地上进行勘探、采集作业,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梦里。”谈及此事,陈双全依旧喜悦。

来自故乡地底的喜讯,犹如春雷,预示着资阳大地新的生机与活力。已是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博士生导师的陈双全,则带着“端牢能源饭碗”的时代使命,又走向了下一个征途。他说,他要将中国油气勘探的薪火传递得更远、更旺。

详情见链接:http://mp.weixin.qq.com/s/HpdtQZIQq7U2q7hDYNCZOQ


(编辑  王以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