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人才培养战略,切实提高中亚地区油气管道本土化运维技术水平,助力中、乌、哈三方能源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应中油国际管道公司邀请,李振林院长率领专家团队于7月21日至27日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和塔什干开展"技术赋能·丝路同行"送教上门专项授课活动。
专项授课:在"技术赋能·丝路同行"送教上门活动中,李振林院长、左丽丽副院长、董绍华教授、熊至宜副教授、孙恒副教授等分别针对“运行参数对超声波流量计特性的影响研究”、“输气管道系统优化与效能提升策略”、“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体系与实践” “压缩机组机械结构原理与流量压力耦合关系分析”和“天然气处理工艺及放空气回收技术”开展专题讲座。专家授课内容聚焦油气管道输送关键技术,剖析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油气管道输送真实案例,深入浅出解答学员长期疑惑,提升了参训员工的理论功底和技术水平,授课效果得到了培训单位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技术交流:在"技术赋能·丝路同行"送教上门活动中,专家团队还与中哈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AGP)、哈南线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BSGP)、中哈原油管道合资公司(KCP)、西北原油管道合资公司(MT)和中乌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ATG)开展了系列技术交流活动。专家团队介绍了机械学院在油气输送工艺、可靠性管理以及新能源技术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并与公司技术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就输气管道能效评价、运行参数对超声波流量计特性的影响、压缩机组余热利用以及智能阴保技术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双方就长输管道绿色低碳发展、站场余热余压利用、天然气管道智能调控以及压缩机组预测性维护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确定了未来长期合作的重点领域。
办学合作:专家团队还前往哈萨克斯坦英国理工大学(哈英理工大学)进行交流,参观了该校在腐蚀检测、自动控制、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的先进实验室,双方围绕《天然气-氢气混合输气管道中泄露特性及检测方法研究》项目进行了充分交流,并深入探讨了未来校校联合、校企协同开展科研攻关的可行路径与合作模式。
此次"技术赋能·丝路同行"送教上门活动不仅创新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力支持了中亚地区油气管道的本土化运维,而且提升了机械学院在油气储运行业的影响力,建立了与中亚油气管道公司之间顺畅的合作渠道,为学院未来在中亚地区开展跨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