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至26日,受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副所长岩森光(IWAMORI Hikaru)教授邀请,我院朱传庆教授、张永旺副教授、江强副教授及同期到访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健教授等一行6人赴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进行学术研讨与合作交流。


合影留念
在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中,双方围绕地幔柱与热演化、火山活动及深部动力学、盆地地温场与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岩石地球化学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交流,联合举办了CUP-ERI地球科学联合研讨会。朱传庆教授作题为“Heat flow History of the Sichuan Basin, SW China—the thermal event record of Emeishan mantle plume”的学术报告,并介绍了我校在东部地热成因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江强副教授作题为“Geochronology of anomalous volcanism in the Indian Ocean and environmental and geodynamic implications”的学术报告,汇报了在印度洋海底火山方面的研究进展。博士生李科甫展作题为“Thermo-rh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lithosphere in Hainan Island”的学术报告,介绍了海南地温场的深部控制机制。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岩森光教授作题为“Top-down hemi-spherical dynamics of the Earth and subduction zone processes”的学术报告,介绍了如何通过地震速度、电导率和玄武岩地球化学数据研究大尺度地球结构,讨论了热与成分异质性问题及其与地球内部动力学的关系,结合地幔和地核的对流数值模拟结果,对地壳-地幔-地核系统的“自上而下半球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检验。
实地考察环节,访问团先后赴箱根火山(5月22日)与富士火山(5月24日)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在箱根火山地区,重点考察了火山热液系统的形成机制,探讨了火山-地热能转化过程中的关键地质控制因素。在富士火山考察期间,双方就火山喷发序列、岩浆房演化模式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研讨,针对中国海南火山群与富士火山的地质相似性进行了对比研究,为后续火山地质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本次学术交流及CUP-ERI地球科学联合研讨会的举行,宣传了我院在火山、地热方面的研究进展,奠定了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与东京大学在地球科学领域合作交流的基础。双方就今后在地热异常探测、岩石地球化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方面的长期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了学术互访、合作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初步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