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学院2024级研究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综合测评奖惩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根据《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研究生综合测评办法》、《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和《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
第二条 为了进一步落实好研究生综合测评工作,特成立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综合测评委员会(具体名单如下),本办法最终解释权归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综合测评委员会。
组长:王贵文 牛花朋 王 茹
成员:姚梦竹 刘俊鑫 杨耀东 芦鸿娟 闫思彤 杨丽君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地球科学学院2024级及之后入学的硕博研究生,2023年及以前入学研究生按原有办法执行。
第四条 每年度所有加分截止至当年8月31日,所有具备加分资格的条目应在上述时间之间内见刊、发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二、总成绩
总成绩 = 德育成绩×15% + 智育成绩×75% + 体美劳成绩×10%
三、德育测评
德育是指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在实际考评中,德育成绩由基础分与奖惩分组成。
(一)考察内容
德育主要考察研究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德育成绩(100分)=德育基础分(70分)+德育加分(30分封顶)-扣分项
(二)德育基础分(70分)
德育基础分原则上由班级同学互评、辅导员评价及导师评价构成,主要从以下十个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1.热爱祖国,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3.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在公共场所举止文明得体;
4.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5.积极参加校、院、班级或所在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
6.自觉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安全规范;
7.自觉遵守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要求;
8.尊敬实验室和课题组教师,团结实验室和课题组同学;
9.积极参与学术活动,科研工作进展良好,认真完成导师交给的科研任务等;
10.在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开展、实习实践中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担当和责任意识。
德育基础分由同学、导师、辅导员共同打分计算,所占比例30%、30%、40%。
等级 |
分值(分) |
A |
95 |
B |
90 |
C |
85 |
D |
80 |
其他 |
自行赋分 |
(三)德育加分(30分)
德育加分由综合测评工作小组核定,包括思想品德表现及学生社会工作两部分,各项分值可累加,上限不超过30分。说明:德育加分封顶30分。若当年存在体美劳育加分超过30分,则将最高分设置为基准分进行计算
1.思想品德表现分值
主要包括集体荣誉、个人荣誉和积极表现等三个方面,各项分值可累加。按下表标准加分,如所获荣誉不分级别,视为该等级一等奖。同一类型的荣誉,取最高级别加分。
项目 |
等级 |
级别 |
加分 |
集体荣誉加分 (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宿舍等获得的集体荣誉,集体成员每人均按对应级别加分) |
国家级 |
一等奖 |
20 |
二等奖 |
18 |
三等奖 |
16 |
鼓励奖/优秀奖 |
14 |
省部级 |
一等奖 |
12 |
二等奖 |
10 |
三等奖 |
8 |
鼓励奖/优秀奖 |
6 |
校级 |
一等奖 |
4 |
二等奖 |
3 |
三等奖 |
2 |
院级 |
一等奖 |
1 |
个人荣誉加分 (参加德育类主题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作品征集等获奖;荣获思政类相关荣誉称号,获得通报表扬、嘉奖、立功等荣誉) |
国家级 |
一等奖 |
12 |
二等奖 |
11 |
三等奖 |
10 |
鼓励奖/优秀奖 |
9 |
省部级 |
一等奖 |
8 |
二等奖 |
7 |
三等奖 |
6 |
鼓励奖/优秀奖 |
5 |
校级 |
一等奖 |
4 |
二等奖 |
3 |
三等奖 |
2 |
院级 |
一等奖 |
1 |
积极表现加分 (经相关职能部门或学院认定) |
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方面表现突出 |
事迹特别突出、有重大影响的(如获见义勇为荣誉称号、捐献造血干细胞等) |
30 |
事迹突出、有较大影响的(如在抢险救灾等应急事件处置中表现突出等) |
15 |
事迹比较突出、有一定影响的(如拾金不昧等) |
5 |
参与重大活动服务保障 |
国家级 |
10 |
省部级 |
6 |
参与宣讲 |
国家级 |
8 |
省部级 |
6 |
校级 |
4 |
院级 |
1 |
积极为学校事业发展做贡献 |
积极建言献策被采纳 |
2 |
担任学校学院学业辅导员、朋辈辅导员并考核合格 |
2 |
注:集体荣誉包括但不限于:研究生十佳集体(宿舍、班级、课题组)、文明宿舍、优秀导学团队、红旗团支部、党支部主题实践奖项、红色1+1、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等集体荣誉,同类取高不累加。对于存在建设周期的荣誉称号,仅在评选和验收通过当年加分,支部成员内部根据贡献度酌情加分;
2.学生社会工作分值
学生社会工作以一学年为任期标准进行考核评分,不满一年者视工作表现情况不予加分或折算加分。同时担任多个学生干部职务的,最多可累加2项,第二项职务加分乘上0.5系数后累加。具体分值由学院综合测评工作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认定,以工作量类似的岗位加分标准保持一致为原则。工作满一学年的各级学生干部的打分范围如下(未满一年者视工作表现情况不予加分或折算加分):
(1)班长、党支书、团支书加0-10分,班委、党支部委员、团支部委员加0-6分。
(2)校团委副书记、团委委员、院团委副书记、团委委员加0-12分。
(3)校级社团按校团委社团星级评定结果加分,院级社团由学院综合测评工作小组进行认定加分。
(4)征兵网报名并参与体检加2分,成功参军入伍学生,退伍复学当年综测德育加10分。
(5)任何组织或社团提供的加分证明,如果成员之间加分没有差异性,不予采纳;
3.参与性活动:各类支持性活动、会议参会,按时签到签退的,按0.5分/次加分, 上限5分。
4.积极参与参与国家级、北京市级重大活动(以学院专家组通知为主),计0-15分,有突出贡献者酌情累计加分(例:代表学院参加五四青春分享会加分0-10分,具体分值由学院认定)。
5.学年内成绩不及格或受处分者不参与集体荣誉类加分(成绩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英语六级,四级未通过视为成绩不及格)。
(四)扣分项
1.因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受有关部门批评教育者(有通知备案的),每次扣4分;
2.通报批评扣10分;
3.警告处分扣15分;
4.严重警告处分扣25分;
5.记过处分扣35分;
6.留校察看处分扣55分;
7.受其他党团纪律处分,参照上述第3-6款规定扣分;
8.因受纪律处分而受党团纪律处分的,不重复扣分;
9.不按时注册扣10分;
10.无故不参加学校、学院(研究院)、年级以及班级组织的会议、讲座、学术论坛等各项集体活动的,每次扣2分。
11.在宿舍卫生、实验室安全等检查中,不合格一次扣2分,上限不超过10分。
12.无故不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心理测评及心理访谈,扣10分。
13.缺席“卓越企航”实践锻炼项目实践锻炼项目,扣20分。
(五)一票否决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虽未受到刑事或行政处罚但被处理者,违反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并造成不良影响者,德育成绩按0分计;
2.开除党籍、团籍处分,德育成绩按0分计。
四、智育测评
智育评价要突出创新引领、质量导向和破除“五唯”,推进分类分层分阶段评价、代表性成果评价等,引导研究生潜心科学研究、勇于创新创造,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考查研究生参与课程学习、个人或团体学术研究、实践创新及其他学术(实践)创新活动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学习情况;
2.在个人或团体学术研究中取得的具有一定创新价值、社会贡献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著作、专利、网络文化成果以及决策咨询报告等;
3.在个人或团体实践创新中取得的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社会影响的成果,包括在专业实习实训中解决行业产业实际问题所取得的成果,参加学科(专业)相关会议、赛事、展演等取得的荣誉、奖项或作口头报告、海报展示等;
4.国际学术交流等其他个人或团体学术(实践)创新活动的情况。
(一)智育计算方法
1.研究生一年级:智育成绩(100分)重点考察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辅助学术创新实践成果,由智育基础分80%和智育加分20%两部分组成。智育基础分主要以课程学习成绩为依据进行计算,智育加分以学生获得的各类学术创新实践成果为依据进行计算。
智育成绩 = 智育基础分 (占比 80%) + 智育加分 (占比 20%)
智育加分 = 100分 * 个人智育加分/智育加分基准分
智育加分基准分为当年该专业个人智育加分最高分
若当年存在智育加分超过20分,则将最高分设置为基准分进行计算,若最高分不超过20,则均采用原分值计算
2.研究生二年级及以后:智育成绩(100分)侧重学术创新实践成果,由智育基础分60%和智育加分40%两部分组成;智育基础分主要以中期考核成绩为主要依据计算,智育加分以学生获得的各类学术创新实践成果为依据进行计算。
智育成绩 = 智育基础分(占比60%) + 智育加分 (占比40%)
智育加分 = 100分 * 个人智育加分/智育加分基准分
智育加分基准分为当年该专业个人智育加分最高分
若当年存在智育加分超过40分,则将最高分设置为基准分进行计算,若最高分不超过40,则均采用原分值计算
3.针对博士年级,在未完成开题环节前,智育基础分均为课程学习成绩。
(二)智育基础分
1.研究生一年级:
考核培养计划中必修课和选修课完成情况,按考试成绩和学分数加权计算。
学习成绩0.7×∑(Ti×Xi)/∑Ti+0.3×∑(Mi×Yi)/∑Mi
其中:Ti为培养计划中所列的学位课学分数,Xi为学位课课程成绩,Mi为选修课学分数,Yi为选修课成绩,成绩按百分制计算。成绩记载为五级制时,按以下关系换算:优=90;良=80;中=70;及格=60;不及格=50。
2.研究生二年级及以后:
学术学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成绩为论文开题环节得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须重点突出学生专业实践的表现和成效,成绩为论文开题环节得分(50%)与学生专业实践考核得分(50%)之和。
(三)智育加分
奖励分由班级综合测评小组核定。加分细则如下:
1.积极参加学术活动。读研究生期间,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有正式刊号)上以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为第一单位发表论文(包括本科论文经修改后正式发表,不包括翻译文章)、获科技成果奖、取得专利证书或软件版权(必须授权)、在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及学术活动中获奖的按附件加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习期间以工作站企业为第一单位取得的奖惩项以及博士生在公派出国期间以公派高校为第一单位取得的奖惩计入综合测评。
2.同一内容的论文或科研成果取单项最高分,不累加。文章录用但未正式发表的,不加分。所有发表的论文或科研成果均需与专业相关的附有原件及复印件,院综合测评小组审核合格后方有效;
3.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学术会议、科技成果奖励需提供导师书面签字认可书;
4.各项内容具体加分参考附件。

(四)惩罚分
惩罚分由专业综合测评小组核定。扣分细则如下:
1.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不能按时完成者(以学位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规定的时间为准),扣10分;
2.经鉴定确认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者或非法转让技术成果者,扣30分;
3.经鉴定确认个人考试成绩造假者,扣30分。
五、体美劳育成绩
(一)考察内容
主要考查研究生参与体育、美育、劳育方面活动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体育方面:考查研究生参加体育方面活动的情况,主要包括体育课程、校园体育活动、课外体育锻炼、竞赛、展演、鉴赏研习等。
2.美育方面:考查研究生参加美育方面活动的情况,主要包括美育课程、校园美育活动、竞赛、展演、鉴赏研习、校内外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等。
3.劳育方面:考查研究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劳育方面活动的情况,主要包括劳育课程、校园劳育活动、学生工作、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勤工助学以及其他纳入校院两级劳动清单的活动。
体美劳育成绩(100分)=体美劳基础分(70分)+体美劳加分(30分)-扣分项
(二)体美劳育基础分(70分)
由综合测评工作小组评定,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1.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和生活方式;
2.积极参加校、院、班级或所在单位等组织的体育活动,做到科研学习和体育运动协调发展;
3.有一定的审美情操,善于发现和诠释科学之美;
4.积极参加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审美鉴赏体验;
5.有较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观念,积极参加宿舍卫生清扫;
6.积极参加校、院、班级或所在单位等组织的各类校园劳动实践活动;
7.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积极参加校、院、班级或所在单位等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其他说明:
1.除毕业年级外,需在每学年内至少参与1次运动会、石油杯等校院两级的各类体育活动,未参与者基础分扣10;
2.宿舍、实验室卫生及安全情况良好,若在各项检查中被通报,扣10分;
3.每学年个人志愿时长须达到8h,未达到者少1h扣1分;
4.每学期参加文化艺术类主题讲座及报告、人文艺术类文化活动等相关活动至少一次;
5.每学期至少参加第二课堂内体育、美育和劳育相关活动分别一次;
(三)体美劳育加分(30分)
由综合测评工作小组核定,包括各类体育赛事及文化艺术相关比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获奖等,各项分值可累加,上限不超过30分。
个人体美劳育总分=基本分+奖惩分
体美劳育加分=30分×体美劳育加分/体美劳育基准分
体美劳育基准分取学生所在专业参评成员的最高个人体美劳育加分
(说明:体育、美育、劳育每部分加分封顶20分。若当年存在体美劳育总加分超过30分,则将最高分设置为基准分进行计算,若最高分不超过30,则均采用原分值计算)
1.体育加分
(1)体育比赛包括校院两级运动会及所有球类、体操、田径、素质拓展等相关的体育活动类比赛。体育赛事单人或集体项目按下表加分,主力队员(人数不超过比赛规定上场人数的1.2倍)按所获名次原分值加分,非主力队员按2/3折算。
等级 级别 |
一、二名 (特、一等奖) |
三、四名 (二等奖) |
五、六名 (三等奖) |
七、八名 (鼓励奖、优胜奖) |
参与 |
国家级 |
30 |
20 |
15 |
10 |
5 |
省部级 |
20 |
15 |
10 |
5 |
3 |
校 级 |
10 |
7 |
5 |
3 |
1 |
院 级 |
3 |
2 |
1 |
0.5 |
0.2 |
(2)代表学院、学校参加才允以加分,以个人身份未代表学院(校级比赛)、学校(市级以上比赛)所获荣誉不加分;加分项目按类进行,体育活动每一类分别最多选两项加分,每类取一个最高奖励分后,该类另一项奖励分乘以0.2的系数后累加;
2.美育加分
(1)文化艺术比赛
主要包括校内外组织的歌曲、舞蹈、书法、音乐及绘画等比赛活动。各级各类文化艺术赛事单人或集体项目参照体育比赛加分。
(2)文化艺术作品
作品主要包括文学、绘画、书法、音乐、摄影、原创视频和文章等。发表的平台包括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校级和院级的纸质媒体、官方网站、新媒体平台等,每项作品分别计入10 分、8 分、 6 分、4 分、2分。
(3)同一比赛仅取最高奖励级别加分,各项加分可累加,文艺活动每一类分别最多选两项加分,每类取一个最高奖励分后,该类另一项奖励分乘以0.2的系数后累加。
(4)美育类比赛是否加分需交由学院评审小组认定
3.劳育加分
(1)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校级、院级荣誉的,分别计10分、8分、5分、2分、1分,个人奖项直接计入相应分数,集体获奖队长获得相应分数,队员获得同等分数的1/2。同一项目或活动仅取最高奖励级别加分,获得多项荣誉的,可累加;
(2)社会实践项目入选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专项的,队长加5分、3分、1分,队员计入相应分数的1/2;
(3)个人在志愿服务、劳动实践等活动中获评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校级、院级荣誉的,分别计入10 分、8 分、 6 分、4 分、2 分。同一项目或活动仅取最高奖励级别加分,获得多项荣誉的,可累加;
(4)志愿时长统计一律由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志愿部提供,按照志愿时长赋分*0.3进行加分,志愿时长以志愿北京内记录时长为准;
六、测评程序
(一)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研究生综合测评工作小组,研究生综合测评工作小组由研究生辅导员、党支部、班级和团支部主要学生干部;以及学生代表等组成,小组成员数要占学生数1/3以上,组长由研究生辅导员担任。
(二)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考核文件,进行个人总结、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互评等。
(三)每年综合测评时由学生本人提供年度申请加分的各级各类奖项项目证明。
(四)学院研究生综合测评工作小组负责研究生综合测评结果的统计、审核和公示。研究生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院研究生综合测评领导小组申请复议,研究生综合测评领导小组接到学生的申请后,应在1个工作日内做出合理处理。
附件:论文及成果加分表
1.所有奖励分加分项目必须是以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或企业导师所在单位为第一单位。
2、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取得各级奖励者,按下表加分。
级别 |
一等奖 |
二等奖 |
三等奖 |
鼓励奖 |
国家级 |
12 |
10 |
8 |
5 |
省部级 |
8 |
6 |
4 |
3 |
校级 |
4 |
3 |
2 |
1 |
(1)赛事级别以当年教务处认定发布的《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大学生竞赛清单》规定为准(附件)。获奖以证书为准,同一项目仅取最高奖励级别加分。
(2)A级赛事加分系数为1.5;B级赛事加分系数为1.0;C级赛事加分系数为0.5;D级赛事加分系数为0.3。
(3)A级赛事中如设有特等奖,特等奖等同一等奖,一等奖等同二等奖,以此类推,三等奖(铜奖)按照省部级一等奖(金奖)加分,该赛事省部级一等奖(金奖)加分减半。B级赛事中如设有特等奖且仅有唯一项目获得特等奖,则该赛事特等奖加分系数为1.2,一等奖加分不变;其他特等奖等同一等奖,一等奖等同二等奖,以此类推。
(4)竞赛项目个人参加者可获得对应级别加分,组队参加者分以下两种情况:a.项目不设队长,所有成员按对应级别加分的1/2加分;b.项目设队长,队长按对应级别加分的2/3加分,其他成员按对应级别加分的1/2加分。
(5)学生参加D类同一学科内多个竞赛获奖,仅取分值最高的加分。
(6)同一比赛中既有团队赛(综合组)又有单项赛的时候,团队赛(综合组)按上述规则计算积分,但单项组按团队赛(综合组)1/2加分。
(7)同一比赛中获得个人奖和团体奖的学生可选择高分值加入智育分中,优秀奖等荣誉不加分。
(8)成功报名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但未获奖,可获得0.2分加分(仅限一项);
(9)成功报名参与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但未获奖,可获得0.2分加分。
3.发表与本人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获得专利授权及注册软件版权者,按如下规定加分:
学术成果评分一共分成八档,分别加50分、30分、15分、10分、5分、3分、1分、0.1分。
成果类别 |
加分 |
中科院 1区文章 |
50 |
中科院2区文章 |
30 |
中科院3区文章 |
15 |
中科院4区文章 |
10 |
EI文章 |
5 |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 中文科技论文统计源刊物上发表 |
3 |
其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有正式刊号)发表 |
1 |
国家发明专利(必须授权) |
10 |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必须授权) |
3 |
注册软件著作权版权 |
1 |
SCI文章分区认定依据为学校图书馆检索报告或学校图书馆网站检索截图(中科院分区)。该检索报告为文章或期刊的检索报告;注册软件版权认定依据为研究生导师科研管理系统,需提供科技处网站截图,导师签字(学术型硕士必须提供科技处网站截图和导师签字,工程硕士若无截图,应提供校外导师签字证明材料,证明材料中应包括完成人及完成人排序,学生排名需为学生第一作者且学生排名之前只能为校内导师或校外导师),最终认定权归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综合测评委员会所有。
成果类别 |
加分 |
第一 作者 |
第二作者 |
第三作者 |
第四作者 |
第五作者 |
第六作者 |
中科院JCR 1 区文章 |
50 |
25 |
12.5 |
5 |
3.75 |
2.5 |
1.25 |
中科院JCR 2 区文章 |
30 |
15.25 |
7.7 |
3.15 |
2.35 |
1.55 |
|
中科院JCR 3 区文章 |
15 |
8 |
4 |
1.7 |
1.3 |
|
中科院JCR 4 区文章 |
10 |
5.75 |
3 |
1.25 |
|
|
|
EI文章 |
5 |
3.5 |
1.5 |
|
|
|
|
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中文科技论文统计源刊物上发表 |
3 |
2 |
1 |
|
|
|
|
其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有正式刊号)发表 |
1 |
1 |
|
|
|
|
|
国家发明专利 |
10 |
7 |
3 |
|
|
|
|
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3 |
2 |
1 |
|
|
|
|
注册软件著作权版权 |
1 |
|
|
|
|
|
|
注:空白处均不加分
4.在学术会议上宣读并发表与本人所学专业有关的学术论文,按如下规定加分:
根据学术会议级别,一共分成三档,分别加5分、3分、1分,发表论文摘要者,只选取第一学生作者加分按本规定的1/4加分。本条规定的文章如与第2条规定的文章重叠,按高分加分,不能重复计算加分。
会议级别 |
论文 |
摘要 |
A |
B |
C |
A |
B |
C |
国际会议 |
5 |
3.5 |
2 |
1.25 |
0.875 |
0.5 |
国内会议 |
3 |
2 |
1 |
0.75 |
0.5 |
0.25 |
A:口头汇报并提供出版物 B:展板并提供出版物 C:只做口头汇报,不提供出版物 |
在国内会议中获优秀汇报加4分,获优秀展板加3分;在国际会议中获优秀汇报加6分,获优秀展板加5分。
注: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根据做口头汇报和展板的语言类型进行区分,外语认定为国际会议、中文认定为国内会议,学生需自行提供证明材料。
附重要国际会议列表
序号 |
会议英文名称 |
英文缩写 |
会议中文名称 |
1 |
International Sedimentology Congress |
IAS |
国际沉积学大会 |
2 |
International Meeting on Organic Geochemistry |
IMOG |
有机地球化学国际会议 |
3 |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
ISEG |
环境地球化学国际研讨会 |
4 |
Annual Convention & Exhibition of AAPG |
ACE |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年会 |
5 |
AAP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
ICE |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国际会议和展览会 |
6 |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ORGANIC PETROLOGY |
TSOP |
国际有机岩石学学会年会 |
7 |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
ATCE |
美国石油工程学会年会 |
8 |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fall Meeting |
AGU |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年会 |
9 |
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and Annual Meeting |
SEG |
勘探地球物理协会年会 |
10 |
SEPM Annual meeting |
SEPM |
经济古生物学家和矿物学家学会 |
11 |
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 |
IGC |
国际地质大会 |
12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
IUGG |
国际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
13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rmochronology |
ICT |
国际热年代学会议 |
14 |
Water-Rock Interaction |
WRI |
国际水岩相互作用学术会议 |
15 |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erosol Research |
AAAR |
美国气溶胶年会 |
16 |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
ASM |
美国微生物学年度学术会议 |
17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alaeogeography |
ICP |
国际古地理学术会议 |
5.获得科技成果奖者,按下表加分:
级别 |
加分 |
国家级 |
特等奖 |
50 |
一等奖 |
45 |
二等奖 |
40 |
三等奖 |
30 |
省部级 |
特等奖 |
30 |
一等奖 |
20 |
二等奖 |
10 |
三等奖 |
5 |
|
|
|
|
获得加分的前提是在上述规定的获奖科研成果中,代表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且有排名、有证书。
6.出现院级通报批评处分的、挂科的学业奖学金降一级,其他处分当年无评奖评优资格。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202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