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赛简介
“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是由“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应用大赛”演化而来,在2020 年之前,该赛事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工程学分会成立后,提出并积极推动赛事实现全面升级,正式更名为“中创杯” 全国创新工程大赛,并得到中国创造学会的批准。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赛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四链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成果转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重要抓手。
“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由中国创造学会主办,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工程学分会、创新方法研究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方法应用分会、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民族大学承办,国际TRIZ协会协办。
主办单位:中国创造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创造学会创新工程学分会
创新方法研究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方法应用分会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民族大学
协办单位:国际TRIZ协会
二、参赛对象
(一)学生组
参赛选手须为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研、本、高职生。
(二)教师组
全日制高等院校专任教师。
(三)企业组
参赛选手行业不限,所在企业需具有创新能力,拥有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经营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
三、参赛要求
(一)大赛组别:学生组(研究生组、本科组、高职组)、教师组、企业组。
(二)大赛赛制:本届大赛采用初赛/省赛、全国总决赛二级赛制。有省赛的区域,不再接受初赛报名。省赛区域敬请关注最新比赛通知。
(三)组队要求:本赛项为团体赛,以院校或企业为单位组队参赛,学生、教师不得跨校组队,不接受个人报名参赛。各院校根据本单位情况,指定1名教师作为联络员,指导参赛学生填写完成申报材料及盖章手续。
(四)人员要求:参赛团队成员3人,每队设置1-2名指导教师。每位参赛选手参加团队总数不得超过2个,其中担任队长职务不得超过1次。
(五)作品要求:作品要充分考虑创新工程方法的应用,体现出参赛者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家委员重点关注作品的完成程度、完成效率、成果价值、创新工程学方法理解和运用程度等。创新工程学方法详见《创新工程知识体系与系列课程建设方案》。
1. 学生组作品
围绕“科技向上,生命致美”的主题,深入洞察生活细节,回归生命本质,探索科技如何优雅且高效的方式融入并提升我们的生活方式与质量,并以此为契机,发现科技改善生活的商业机会,从大健康、养老、消费电子、绿色发展等核心角度出发,发挥创新能力,思考设计出触动人心、引领未来生活的科技产品。
参赛作品应是符合本届大赛主题方向的原创作品;参赛团队将作品方案(包括但不限:项目/产品介绍、原理及工艺、结构、设计创新点等)、自主知识产权证明(如专利证书、受理通知等)、查新报告、所获其他奖项荣誉、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销售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技术开发合同、用户使用报告等材料汇总在作品PPT中一同上报。
2. 教师组参赛作品
参赛教师需要提交创新工程学论文、案例、咨询报告、专利、教改项目或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工程活动成果等作为参赛作品。
3. 企业组参赛作品
参赛工程师需要提交的研究报告、设计方案、专利、试验品、产品,需是行业重点、难点技术攻关难题并提供相关的证明立项材料(包括但不限:作品介绍、原理及工艺、结构、设计创新点、论文、论著、专利证书、专利受理通知、查新报告、所获其他奖项荣誉、以及社会和企经济效益成果证明材料)。
四、大赛奖励
(一)初赛/省赛奖项以比赛成绩为依据,按照组别,依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设置一等奖占比10%,二等奖占比20%,三等奖占比30%。并颁发证书,其中一等奖团队入围总决赛。
(二)总决赛奖项以总决赛成绩为依据,按照组别,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并颁发证书及奖杯。
(三)另设最佳组织奖、优秀组织奖若干,颁发给组织、表现出色的参赛单位。
(四)另设竞赛支持奖、突出贡献奖若干名,颁发给各竞赛平台支持单位、竞赛承办单位,按类别颁发证书。
五、大赛流程
报名方式及其他信息详见大赛官网:http://nimccs.com/
目前比赛仍在报名阶段(5月27日不是截止时间),可先进行报名操作,6月24日前提交作品即为成功参赛。
附件: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创新工程大赛的通知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5年0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