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 学院管理
    规章制度
    学术委员会
    学位分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学科建设
    学科介绍
    博士授权学科
    硕士授权学科
    本科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高层次人才
    教师队伍
    人才引进
  •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
    论文发表
    专利授权
    学术专著
    研究平台
    研究团队
  • 本科教育
    通知公告
    教学新闻
    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
    教学获奖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教学日历
  • 研究生教育
    教学通知
    管理文件
    招生信息
    导师简介
  • 党群工作
    组织建设
    规章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
    入党导航
    支部活动
    工会委员
    教工活动
    集体荣誉
  •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出国公示
    国际交流项目
  •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新闻速递
    人员分工
    党团班级建设
    第二课堂
    就业创业
  •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概况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安全领导小组
    安全督查小组
    事故案例
    应急与预防
  • 常用文件下载
    行政管理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群工作
    实验室安全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 学院管理
    规章制度
    学术委员会
    学位分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学科建设
    学科介绍
    博士授权学科
    硕士授权学科
    本科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高层次人才
    教师队伍
    人才引进
  •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
    论文发表
    专利授权
    学术专著
    研究平台
    研究团队
  • 本科教育
    通知公告
    教学新闻
    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
    教学获奖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教学日历
  • 研究生教育
    教学通知
    管理文件
    招生信息
    导师简介
  • 党群工作
    组织建设
    规章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
    入党导航
    支部活动
    工会委员
    教工活动
    集体荣誉
  •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出国公示
    国际交流项目
  •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新闻速递
    人员分工
    党团班级建设
    第二课堂
    就业创业
  •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概况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安全领导小组
    安全督查小组
    事故案例
    应急与预防
  • 常用文件下载
    行政管理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群工作
    实验室安全

教师队伍

  • 化学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化学工艺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能源与催化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实验教学中心
  • 兼职教授
教师队伍
  • 化学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化学工艺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能源与催化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实验教学中心
  • 兼职教授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能源与催化工程系 - 教授/研究员
教授/研究员

杨英

发布时间:2014-10-13

杨英,女,四川宜宾人,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间赴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交流访问。目前主要从事能源催化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领域包括生物质转化与电催化,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学技术等,涉金属纳米晶、单原子及应力调控催化材料的设计、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第一发明人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作为主要发明人专利实现转让; 主持科研项目1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防科技基础加强计划技术领域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主持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开放研究课题20余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及其他奖励;并受邀担任《Frontiers in Chemistry》客座编辑,担任《石油科学》、《Colliod and Surface Science》等期刊编委。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影响因子>10的论文9篇、TOP期刊10篇、中科院一区论文23篇;

E-mail:yyang@cqsbzx.com


代表性著作

    1. Ying Yang,* Shuai Shao,1 Feng Yang, Dale L. Brewe, Shangwei Guo, Dongcheng Ren, and Shijie Haoa,* ,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to high yield glucose in water over sulfonated mesoporous carbon fibers with optimized acidity, Green Chemistry, 2021, 23, 4477-4489. IF = 10.182 中科院一区 TOP

    2. Shuai Shao, Ying Yang,* Keju Sun,* Songtao Yang, Ang Li,* Xinruo Luo, Shijie Hao, and Yangchuan Ke, Electron-rich ruthenium single-atom alloy for aqueous levulinic acid hydrogenation, ACS Catalysis, 2021, 12146-12158. IF = 13.084中科院一区 TOP

    3. Zelin Li, Ying Yang,* Shuangxi Wang, Lin Gu, and Shuai Shao, High density single ruthenium atoms anchored on oxygen vacancy-rich g-C3N4-C-TiO2 heterostructural nanosphere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46608-46619. IF = 9.229中科院一区

    4. Shuai Shao, Ying Yang,* Shangwei Guo, Shijie Hao, Feng Yang, Suoying Zhang, Yang Ren, Yangchuan Ke*, Highly active and stable Co nanoparticles embedded in nitrogen-dop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for aqueous-phase levulinic acid hydrogenation, Gree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2021, 6, 567-577. IF = 8.207中科院一区

    5. Ying Yang, Wen Zhang, Feng Yang, Dehong Zeng, Biao Zhou, Xin Zhang, Ru nanoparticles dispersed on magnetic yolk-shell nanoarchitectures with Fe3O4 core and sulfoacid-containing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shell as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direct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to isosorbide, Nanoscale, 2018, 10, 2199-2206. IF = 7.790中科院二区

    6. Ying Yang, Feng Yang, Hongru Hu, Sungsik Lee, Yue Wang, Shijie Hao, Dilute NiO/carbon nanofiber composites derived from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fibers as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supercapacitor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7, 307, 583-592. IF = 13.273中科院一区 TOP

    7. Dehong Zeng, Ying Yang,* Feng Yang, Fangmin Guo, Senjie Yang, Baijun Liu, Shijie Hao and Yang Ren, Versatile NiO/mesoporous carbon nanodisks: Controlled synthesis from hexagon shaped heterobimetall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anoscale, 2017, 9, 11851-11857. IF = 7.790中科院二区

    8. Ying Yang, Cheng-Jun Sun, Dennis E. Brown, Liqiang Zhang, Feng Yang, Hairui Zhao, Yue Wang, Xiaohui Ma, Xin Zhang, Yang Ren, A smart strategy to fabricate Ru nanoparticle inserte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s as highly efficient levulinic acid hydrogenation catalysts, Green Chemistry, 2016, 18, 3558-3566. IF = 10.182中科院一区 TOP

    9. Ying Yang, Wen Zhang, Dennis E. Brown, Yang Ren, Feng Yang, Sungsik Lee, Qiang Gao, Xin Zhang, Versatile nickel-tungsten bimetallics/carbon nanofiber catalysts for direct conversion of cellulose to ethylene glycol, Green Chemistry, 2016, 18, 3949-3955. IF = 10.182中科院一区 TOP

    10. Ying Yang, Wen Zhang, Ying Zhang, Anmin Zheng, Hui Sun, Xinsong Li, Suyan Liu, Pengfang Zhang, Xin Zhang, A single Au nanoparticle anchored inside the porous shell of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hollow spheres, Nano Research, 2015, 8, 3404-3411. IF = 8.897中科院一区 TOP

    11. Ying Yang, Chengjun Sun, Xinsong Li, Feng Yang, Wen Zhang, Xin Zhang, Yang Ren, New route toward integrating large nickel nanocrystals onto mesoporous carbons,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5,165, 94-102. IF = 19.503中科院一区 TOP

    12. Ying Yang, Guang Gao, Xin Zhang, Fuwei Li, Facile fabrication of composition-tuned Ru-Ni bimetallics in ordered mesoporous carbon for levulinic acid hydrogenation, ACS Catalysis, 2014, 4, 1419-1425. IF = 13.084中科院一区 TOP

    13. Ying Yang, Yang Ren, Chengjun Sun, Shijie Hao, Facile route fabrication of nickel based mesoporous carbons with high catalytic performance towards 4-nitrophenol reduction, Green Chemistry, 2014, 16, 2273-2280. IF = 10.182中科院一区 TOP


获奖专利

第一发明人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作为主要发明人专利实现转让,转让费300万元。

1、杨英,曾德红,李伟,张娜,邵帅,周标,一种介孔碳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ZL 201711233646.4,授权

2、杨英,顾林,郝世杰,一种全解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ZL201910897971.3,授权

3、杨英,顾林,李泽霖,一种高比表面积Z型g-C3N4/C/S-g-C3N4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ZL 201911249327.1,授权

4、杨英,李泽霖,顾林,郝世杰,碳掺杂的介孔石墨化氮化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ZL201911081627.3,授权

5、杨英,邵帅,一种M-Co单原子合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202010510547.1,申请

6、杨英,孙宇航,一种钴单原子/氮掺杂介孔碳纤维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202011077647.6,申请

7、杨英,周标,杨峰,曾德红,张娜,邵帅,一种自支撑型均相化多相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ZL 201711233880.7,授权

8、杨英,李新松,张鑫,赵海瑞,王越,锰氧化物/氮掺杂碳微球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ZL 2015110301242680,授权

9、杨英,赵海瑞,李伟,曾德红,一种氧化还原石墨烯介孔石墨化氮化碳材料及制备方法, ZL 201610914881.7, 授权

10、杨英,张雯,张鑫,赵海瑞,王越,镍-碳化钨/多孔碳纳米纤维复合催化剂及中间体与制备,ZL 201510630020.1,授权

11、杨英,李新松,张雯,张鑫,一种污水降解用氮掺杂介孔碳催化剂及其 制备方法与应用,ZL 201410601557.0,授权

12、杨英,张鑫,高比表面积多孔碳纳米棒的制备方法, ZL 201310567042.9, 授权


科研奖励

1、新型耐高温高效虚构共聚纳米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和应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12月,排名第2;

2、新型耐高温纳米复合材料关键技术和工业化应用,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二等奖,2020年 12月,排名第2;

3、指导学生入选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

4、指导学生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5、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化学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二等奖,2019年,排名第5。

招生信息

长期招收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英语能力突出、具有物理(结构)化学/材料化学等背景的硕/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相关链接

  • 图书馆免费获取全文文献
  •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材料开放实验室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科学院
  •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地      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邮      编: 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