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 学院管理
    规章制度
    学术委员会
    学位分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学科建设
    学科介绍
    博士授权学科
    硕士授权学科
    本科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高层次人才
    教师队伍
    人才引进
  •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
    论文发表
    专利授权
    学术专著
    研究平台
    研究团队
  • 本科教育
    通知公告
    教学新闻
    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
    教学获奖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教学日历
  • 研究生教育
    教学通知
    管理文件
    招生信息
    导师简介
  • 党群工作
    组织建设
    规章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
    入党导航
    支部活动
    工会委员
    教工活动
    集体荣誉
  •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出国公示
    国际交流项目
  •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新闻速递
    人员分工
    党团班级建设
    第二课堂
    就业创业
  •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概况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安全领导小组
    安全督查小组
    事故案例
    应急与预防
  • 常用文件下载
    行政管理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群工作
    实验室安全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领导班子
    机构设置
  • 学院管理
    规章制度
    学术委员会
    学位分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
  • 学科建设
    学科介绍
    博士授权学科
    硕士授权学科
    本科专业设置
  • 师资队伍
    高层次人才
    教师队伍
    人才引进
  • 科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科研项目
    获奖成果
    论文发表
    专利授权
    学术专著
    研究平台
    研究团队
  • 本科教育
    通知公告
    教学新闻
    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
    教学获奖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教学日历
  • 研究生教育
    教学通知
    管理文件
    招生信息
    导师简介
  • 党群工作
    组织建设
    规章制度
    党风廉政建设
    入党导航
    支部活动
    工会委员
    教工活动
    集体荣誉
  • 国际交流
    通知公告
    出国公示
    国际交流项目
  • 学生工作
    通知公告
    新闻速递
    人员分工
    党团班级建设
    第二课堂
    就业创业
  •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概况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安全领导小组
    安全督查小组
    事故案例
    应急与预防
  • 常用文件下载
    行政管理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党群工作
    实验室安全

教师队伍

  • 化学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化学工艺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能源与催化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实验教学中心
  • 兼职教授
教师队伍
  • 化学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化学工艺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能源与催化工程系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
  • 实验教学中心
  • 兼职教授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 副教授/副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李倩玮

发布时间:2017-09-18



李倩玮,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校级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毕业于英国邓迪大学获得环境微生物博士学位。现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污染物迁移转化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子课题、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子项目及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校级基金等多项项目。近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urrent Biology(Cell子刊)、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Nano Research、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s: Nano等环境化工领域期刊发表20余篇论文。

 

邮箱:  qianweili@cqsbzx.com   办公电话:010-89739050

 

 

教育经历

2012-2016     英国邓迪大学        环境微生物学    博士 

2010-2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遗传学      硕士  

2006-20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生物工程     学士

 

工作经历

2024.08-至今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副院长

2019.10-至今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系支部书记

2017.06至今      副教授,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

2023.04-2024.01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

2016.11-2017.06       讲师,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

 

主讲课程

生物化学(本科生)

毕业实习(本科生)

生物化学(全英文授课)

环境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讲座(研究生)

 

研究方向

微生物-矿物-水界面的反应机理研究

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

 

承担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生物矿化耦合自絮凝强化处理典型化工废水的机理研究,2025-2028,主持,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油田土壤环境中产脲酶真菌的多样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矿化机制研究,2018-2020,主持,已结题。

[3]      科技部外国专家项目, 2023-2024,主持,在研。

[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石油污染土壤热脱附工艺系统设计研究 2019-2022,第二负责人,已结题。

[5]      山西省科技合作专项,典型产煤区重金属-多环芳烃复合污染场地治理关键技术研究,2024-2026,主持,在研。

[6]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拔尖人才科研项目,炼化废催化剂有价金属生物定向转化调控机制,2023-2026,主持,在研。

[7]      国家管网集团技术服务项目,复杂环境下腐蚀层结构解析和失效特征分析, 2023-2024,主持,在研。

[8]      国家管网集团技术服务项目,交直流混合干扰评价指标及缓解方案验证实验,2024-2025,参与,在研。

[9]      中石油安环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生物矿化复合材料处理卤代烃有机废水的研究, 2020-2024,主持,在研。

[10]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学院自主科研项目,烃类污染物对地质微生物迁移转化重金属过程与机制的研究, 2020-2023,主持,已结题。

[11]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电镀废水中产脲酶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重金属的回收利用,2017-2019,主持,已结题。

[12]  国家管网集团技术服务项目,28.325万元,主持,已结题。

[13]  中石油安环院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新型多孔碳/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卤代烃降解机制的研究, 2017-2018,主持,已结题。

 

代表性论文

[1]      Zhang Miao, Wei Biao, Liu Hao, Liu Daoqing, Geoffrey Michael Gadd, Li Qianwei*, Chen Chunmao. (2025)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hardness and organic matter from oilfield-produced water by 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Water Research. 276: 123252(行业顶刊,一区TOP, IF=12.2)

[2]      Liu Daoqing, Wei Biao, Zhang Chen, Li Qianwei*. (2025) Electrochemically regulated cerium-based electrode for enhanced phosphate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proces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360: 131025. (一区TOP,IF=8.1)

[3]      Li Q. et al. (2024) Fungal biomineralization of toxic metals accelerates organic pollutant removal. Current Biology, 34(10), 2077-2084.e3. (CELL 子刊,Nature 热点论文)

[4]      Liu, D., Zhou, Y., Wei, B., Li, Q.*, Zhao, H.* (2024) Analyzing the active sites of carbocatalyst for peroxydisulfate activati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or electrochemical surface area? Chemosphere, 143124.

[5]      Liu Daoqing,Li Qianwei*, Liu Enhui, Zhang Miao, Liu Jicheng, Chen Chunmao. (2023) Biomineralized nanoparticles for the immobiliz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crude oil-contaminated soil. Nano Research. 16:12238-12245. (IF=9.2,一区TOP)

[6]      Wei Lan#, Qianwei Li#, Biao Wei, Wuxi Bi, Chengwei Xu, Daoqing Liu.(2023)Evaluation of AC corrosion under anodic polarization using microzone pH analysis. Corrosion Science. 219:111219(IF=7.720, 一区TOP)

[7]      Li Q. et al. (2022) Nanoparticle and nanomineral production by fungi. Fungal Biology Reviews. 41:31-44 (IF = 4.7, 一区)

[8]      Li Q. et al. (2020) Iron coral: novel fungal biomineralization of nanoscale zerovalent iron composites for treatment of chlorinated pollutant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402, 126263. (IF = 13.3, 一区TOP)

[9]      Li Q. et al. (2019) Experimental and geochemical simulation of nickel carbonate mineral precipitation by carbonate-laden ureolytic fungal culture supernata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 6, 1866-1875. (IF = 8.1, 一区TOP)

[10]  Li, Q., Gadd, G. M. (2017) Biosynthesis of copper carbonate nanoparticles by ureolytic fungi.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101(19): 7397-7407. (IF = 4.8, 二区TOP)

[11]  Li, Q., Gadd, G. M. (2017) Fungal nanoscale metal carbonates and production of electrochemical materials. Microbial Biotechnology 10(5):1131-1136. (IF = 5.8)

[12]  Li, Q., Liu, D., Jia, Z., Csetenyi, L., Gadd, G.M. (2016) Fungal biomineralization of manganese as a novel source of electrochemical materials. Current Biology 26(7): 950-955. (CELL 子刊,IF = 10.8, 一区TOP)

[13]  Li, Q., Csetenyi, L., Paton, G. I., Gadd, G.M. (2015) CaCO3 and SrCO3 bioprecipitation by fungi isolated from calcareous soil.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17(8): 3082–3097. (IF = 6.24, 一区TOP)

[14]  Li, Q., Csetenyi, L., Gadd, G.M. (2014) Biomineralization of metal carbonates by Neurospora crass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48(24): 14409-14416. (IF = 8.9, 一区TOP)

 

发明专利

[1]      李倩玮,王通哲,邢杨。负载有纳米单质铁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1910831635.9 (实施许可)

[2]      李倩玮,汪华珍,陈春茂。基于层级疏水/亲水电极同步除盐和有机物的方法、装置 CN202110183426.5(已授权)

[3]      李倩玮,张苗,陈春茂。一种基于微生物的调剖驱油方法 CN202210587780.9 (已授权)

[4]      李倩玮,刘恩会,刘道庆,张苗,陈春茂。一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检测装置和方法 CN202211155496.0(已授权)

[5]      李倩玮,张苗,韦标,陈春茂。一种用于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剂和修复方法 CN202310417896.2

[6]      李倩玮,韦标,刘道庆,张苗,张晨,陈春茂。一种基于电化学调控的磷酸盐吸附脱附方法 CN202311184465.2

[7]      刘道庆,张苗,李倩玮,边泽晨,陈春茂。一种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202410102898.7

[8]      李倩玮,刘浩,刘道庆,陈春茂。二氧化碳捕获装置及二氧化碳捕获方法CN202411486430.9

 

个人荣誉

[1]      校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2023年)

[2]      第二届党支部书记微党课大赛二等奖(2023年)

[3]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优秀教师(2022)

[4]      校优秀导师团队骨干(2022年)

[5]      北京市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021)

[6]      校研究生优秀导学团队骨干(2021年)

[7]      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21)

[8]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优秀共产党员(2019-2021)

[9]      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就业工作先进个人(2019)

[10]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最美教师”(2019年,2023年)

[11]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教学基本功二等奖(2019)

 

 

分享到:

相关链接

  • 图书馆免费获取全文文献
  •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新材料开放实验室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中国科学院
  •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

地      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邮      编: 10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