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中国天天色天天(北京)“烽烟载史 青衿寻踪”实践团在辅导员梁硕老师的带领下,赴山东枣庄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叩访革命旧址、聆听英雄故事、对话历史亲历者,在烽火记忆的叩问中凝聚奋进力量,于红色基因的赓续里砥砺时代担当。
淮海烽火凝共识 鲁南文史启新思
实践团来到枣庄市政协,围绕淮海与鲁南地区抗战历史与红色文化研究开展交流活动。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在调研座谈会上,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龙伟介绍了枣庄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文化文史工作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东来详细介绍了台儿庄战役的历史意义及台儿庄古城建设与发展现状。全国总工会文献资料中心专家顾问王功彬系统梳理了枣庄的红色历史脉络。薛城区档案馆馆长李海流介绍了鲁南铁道大队的显著贡献。市委党史研究院有关科室负责同志重点介绍了《红色淮海》的编撰情况。台儿庄区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负责同志讲述了台儿庄大战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实践团成员还就如何深化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与参会专家学者展开讨论,专家们针对实践团提出的问题分别作出解答。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座谈收获颇丰,接下来将深入枣庄红色教育基地,进一步挖掘红色故事,为传承革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四城红迹凝血脉 百年初心砺新篇
实践团成员赴枣庄市博物馆考察史前文明至汉代文明遗存,解码“运河古城”千年基因;于城市规划馆见证资源型城市转型历程,深刻感受到这座“鲁南明珠”在新时代焕发的勃勃生机;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通过历史文物与场景复原,感悟“赤诚报国、不怕牺牲”的游击队精神;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锈迹斑斑的步枪、布满弹孔的钢盔等实物,与泛黄的战地书信、详实文字记载相互印证,成员们充分感受到台儿庄大战的恢弘壮烈,对枣庄的革命历史产生更为深入的了解。

巧手共塑千年韵 青春对话守遗珍
实践团走进枣庄市文化馆,体验文化的独特魅力。成员们动手制作木版年画、枣庄泥塑和陶艺,并参与皮影戏表演,在传统技艺的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丹若垂珠蕴同心 红榴产业展新篇
实践团前往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探索石榴的多样品种与文化内涵。石榴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寓意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在王老吉石榴大健康产业园,成员们通过参观展厅,了解石榴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紧密联系。

九旬老兵话峥嵘 钢铁脊梁铸丰碑
实践团走访慰问多名老兵,向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的老兵致以崇高敬意和深切关怀。98岁新四军老兵王云祥追忆战场救治伤员的过往经历,动情讲述晚年仍为社会捐款的党员担当;95岁枣庄武工队队员陈贵茂紧握成员双手,眼中含泪嘱托:“你们一定要努力报效祖国!”

此次红色实践,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叩问与精神洗礼。实践团成员系统梳理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文脉,深切体悟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硝烟虽已散尽,警钟仍在长鸣。成员们一致表示,必将铭记血色记忆与英雄赞歌,将红色基因内化为精神坐标,把家国情怀熔铸为报国行动,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过硬的专业本领与无悔的责任担当,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青春答卷。(作者:马雪儿、闫乙昕)